幾個月前在「油管」YouTube,上載了『Kurzgesagt - In a Nutshell』探討關於「毒癮」的專題。我們都知道海洛英是毒品,若果服用了2-3週的話,身體會出現強烈反應,渴求更多海洛英,亦即所謂的「毒癮」。但原來當我們因身體受創住院時,為了止痛,醫院會給我們注射「二醋嗎啡」(diamorphine), 而二醋嗎啡就是高純度海洛英。那麼,重傷者經過長期住院後,會否因長期接收嗎啡而染上毒癮呢?現實並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,為什麼呢?
心理學家布魯斯(Bruce Alexander)從動物實驗中發現,上不上毒癮跟心理健康和環境有重要關係。在越戰時期,約有兩成美國士兵服用大量海洛英,但調查卻發現,當中絕大多數士兵,在回家後便馬上停止吸毒,連戒毒都不需要。心理學的解釋是當士兵被派到一個不想去的地方,隨時會發生殺戮或被殺,在那樣的環境和壓力之下,吸毒是個快捷的方法來麻醉自己。不過,當士兵們回家後,有家庭、有朋友、有工作和安定,毒癮便很快的離開了。這情況與布魯斯從動物實驗中所發現的結論,是一致的。
原來人需要有「歸屬感」和「親密關係」,是與生俱來的,是神創造我們時所賦予的。假如我們常在心靈受創、巨大壓力、孤單或焦慮不安等情況下,我們很容易會與不良嗜好結連一起,成為「癮」,例如抽煙、喝酒、色情、「刷」手機、網上遊戲、賭博、甚至吸毒等,藉此得到心靈的慰藉和一絲暢快。顧此,上癮的病因很可能是個人心靈關係上出了問題有關的,而相應的解決辦法就是建立健康的關係。可惜的是,現代人的社會和生活,卻正正使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不斷疏離。我們的先後次序往往是選擇優化生活質量(Upgrade),過於朋友;耗精力在處理事務上,都不願花在建立人際關係上。結果就是,我們越來越忙,生活空間越來越大,但同時亦越來越缺乏喜樂和趣味,更分不清什麼是足夠?那裡是過多?而自己到底又需要什麼?
「起初神創造天地……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,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」(創1:1, 27a),那時沒有網絡、沒有焦慮、沒有攀比、沒有罪癮……人需要有不講物質的同伴好友,但更需要與那位在乎你心靈的神,建立個人關係!這是神在創世時對人的心意。主說:「凡勞苦擔重擔的人,可以到我這裏來,我就使你們得安息。我心裏柔和謙卑,你們當負我的軛,學我的樣式,這樣,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。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,我的擔子是輕省的。」(太11:28-30) 基督的救贖,正正使我們得蒙神的接納,永作神的兒女(約1:12),體會那份在主裡的平安。弟兄姊妹,我們必須要花時間與神建立健康的關係,在神話語的指引下,通過與神傾心吐意的禱告,讓我們察驗祂在每事上的旨意(羅12:2),體會祂的眷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