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你來說,每週日的教會聚會,好比怎麼樣的活動呢?你會用什麼例子來比喻呢?你會覺得教會聚會,就像是與自己的弟兄或姊妹們一起來為著共同目標(如預備婚禮、幫人搬家或大掃除等),分功合作?或者是跟朋友們一起去看電影,然後散場回家?你認為那個活動與教會聚會更相似?
不幸的是,今天很多去教會的人會感到是後者。對他們來說,去教會就如去觀賞屬靈節目。他們在「旁觀」,甚至像「顧客」,期望得著什麼閒娛、幫助、心靈啟發,更諷刺的,是當教會聚會越有規劃,安排越完善,來參加的人就更容易變成「顧客」,因為沒有他們可以參與的空間了。例如某教會的敬拜隊表現出色或講道出眾,就會有人因為欣賞他們的詩歌,享受他們的音樂而到來,因為得著閒娛、實際幫助和心靈啟發等。這教會就變成只有少數人在事奉,卻吸引了一大堆「觀眾」或「顧客」。那麼,你心中希望的教會聚會,是弟兄們一起為到相同的目標努力?或是朋友一起看電影?
首先,我們當攪清楚基督徒參與教會聚會的原因和目的。透過新約的希伯來書,我們明白了許多舊約與新約之間的關係。從前,人要去到耶路撒冷的聖殿來朝拜上帝,獻上暫時的祭物,使人的罪得到神一時間的饒恕。不過,在基督所立的新約裡,祂作為我們的大祭司,自己成為那完全的祭物,為我們的罪一次性地完成了永遠的救恩。我們憑藉此恩,使我們在上帝面前,從此得蒙饒恕、與神和好,可以隨時隨地與神親近,向祂禱告(希10:19-23)。因此,我們不再需要獻祭,不再限於要到聖殿,方能敬拜和祈禱,像舊約那樣。這教導對我們十分重要!因信徒往往誤解以為來教會是朝拜神的,像去聖殿那樣;又會覺得神的靈在教會中,我們來教會就是來到神面前,透過敬拜和聽道來求恩惠、寬恕和憐憫。你對教會的理解,會否像舊約以色列人對聖殿的理解?希伯來書告訴我們,這些儀文的敬拜已被基督的祭取替,神的靈如今住在信徒裡頭。故此,教會講台並不是「朝聖地標」,敬拜神亦不限於教會四壁之內,這些都不是我們參與教會聚會的原因和目的。那為什麼來教會?
教會原文意思就是「聚會」。而基督徒聚會,就是一群已蒙基督寶血洗淨的人,常聚在一起,因他們都是「一家人」!我們都有同一位天父,我們彼此之間是主內弟兄姊妹,所以我們相聚一起,像自己家庭一樣。而且,我們實在需要像經上所說:「我們要彼此關顧,好激發大家相愛、行善。不要放棄聚會,像某些人所習慣的那樣,反要彼此勸勉;既然見到那日子臨近,就更要這樣了。」(希10:24-25)保羅在林前13章亦提到,那將教會連在一起的法則就是「愛」!這愛是恆常追求別人益處,優先於己的態度。信徒在教會的目的,就是彼此相愛!謙卑地讓別人建立自己(如聽道),也樂意地去建立別人(如事奉)。愛,不是要堅持己見或訴求,不是以自己的安舒或方便為優先;在愛裡沒有批判、抱怨或凡事懶理;愛使人有耐性地、樂意地、和善地、真誠地和恆切地尋求別人的益處。
愛教會、愛肢體是每一位信徒都當參與的,也是我們每一位都能夠學習的。教會不是以自我得益和滿足來衡量的,而是因著愛與弟兄姊妹在一起,要在基督裡彼此建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