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11 你們也曉得我們怎樣勸勉你們,安慰你們,囑咐你們各人,好像父親待自己的兒女一樣,12 要叫你們行事對得起那召你們進他國、得他榮耀的神。」(帖前 2:11-12)
上次講了正確的知識,是需要有渴慕的心,將知識理解、消化、實踐和操練,才能帶來實質的幫助和改變。其中,信徒之間的互愛同行(或門徒訓練),就是靈命塑造的實踐和操練。因為在罪人之間實踐互愛同行是基督的旨意(約13:34-35),雖然並非易事,但裡面的困難、滿足和經歷神,能夠塑造人的生命,變得更像基督。
作者迪特尼引用使徒保羅在〈帖前 2:11-12〉的教導,指出不論精明的父母和有效的教師,他們在培育那些跟他們學習的人時,最少會做的 三件事:勸勉、安慰和囑咐。這 三個培育的原則和方向,就是要信徒行事為人(包括內在的屬靈生命),都能夠榮耀神。接下來,作者就逐一講解這 三個培育的原則。
第一點:勸勉的字根可解作「來到身旁」,而主亦用這字來形容聖靈為「安慰者」或「支持者」,中文則翻譯成「保惠師」(約 15:26, 17:7-15)。當我們作別人的導師,或屬靈的長輩時,態度並不是高高在上的,好像自己成了真理的化身,要變成毫無誤無瑕。相反,培育者應該以支持、勸勉、輔導和攙扶為主,再配合自己的身教作推動,鼓勵學生既學習屬靈的事,同時也學習到屬靈知識在生活上的應用。
第二點:安慰也在(帖前 2:11)有提及過,其意思與勸勉的理念是相似的。既然兩者相似,卻要分開重提,就能看出保羅作為培育者,是非常看重勸勉和安慰。因為人要學習自己不懂或不擅長的事,通常不是輕鬆容易的。學生會忘記教導,會在失敗中對自己懷疑,學生也要學習接納個人習慣以外的新思想和觀念,甚至要採取新生活方式和對應方案等。此時,培育者就要注意學生所遇到的難處,要安慰那些在過程中,心裡感覺不好的學生,幫助他們在難關中整合之前所聽過的道理,使他們看見在恩典中的盼望,並經歷靠主而生的改變。
第三點:囑咐的原文是「見證」,與「殉道」字根相同,意思就是像主耶穌那樣,以擺上整個生命來見證所相信的。囑咐比起勸勉和安慰,則蘊含了更強烈的催促,要求學生在行事為人都要以「對得起」和「榮耀」神的方向長進,以至生命能夠見證主的恩典和改變人心的大能,甚至在反對的人面前,或在生活的壓力中仍能堅持信靠,即使代價是失去了性命,亦不後悔。
總結,靈命塑造是每個信徒都必須學習和經歷的。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用心讀經和禱告開始,將所學到的新知識,通過思考和刻意計劃,在生活中實踐出來。然後,再將在基督裡實踐所得的體會和歷練,更新成為自己的價值觀。同時,學生在實踐過程中,是需要栽培者以勸勉、安慰和囑咐,來幫助他們漸漸有力成為基督的見證人,能夠為榮耀神而堅持。